
专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服务
国知局指定知识产权代理机构
咨询热线
180-2443-8260进入2025年以来,专利申请遭遇“强”驳回的情况愈发常见,这背后蕴含着一系列深层次原因
其次,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成为重要任务。过去,部分企业或个人为获取政策红利、增加业绩等,提交大量低质量、缺乏实质创新的专利申请,这不仅浪费审查资源,还扰乱正常专利申请秩序。2025 年后,国家加大整治力度,一旦申请被判定为非正常申请,如批量申请的相似外观设计专利,或技术方案明显拼凑且无实用价值的申请,会直接面临强驳回,以维护专利体系的公正性与严肃性。
再者,新兴技术领域带来审查挑战。像人工智能、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,技术发展迅猛且复杂。一方面,这些领域的技术边界模糊,专利申请在界定权利范围时容易出现问题,若权利要求书撰写不清晰、不合理,很可能被驳回。另一方面,现有审查标准在适应新兴技术时存在一定滞后性,审查员在判断技术的可专利性、三性等方面需谨慎权衡,稍有偏差就可能导致申请被驳回。
当然,有知情人士猜测:终极原因是因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已经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规划(2021年-2025年)中每万人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的指标!十四五规划中到2025年结束时,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量要突破12.5件。然而,截止2024年底,国家知识产权局通报,早已提前完成了这个指标,每万人高质量发明专利拥有量已经突破了14件!如果再按照2023年的审查标准,通过更多的发明专利,用2025年一年时间,这个完成数量的数字有可能突破20,实现翻一倍!那就太震惊了!